內容分析法

Thursday, October 20, 2005

en journal

Friday, October 14, 2005

王文科,教育研究法--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務。台北市:五南,民90年。

1.內容分析的意義與目標

◎ D.P.Cartwright 1953 的定義為:「內容分析」與「編碼」(coding)
可以交換使用,指以客觀的、系統的,以及量的方式,描述任何符號行
為。

◎ B. Berelson 1954 的定義為:「內容分析是一種研究的技術,針對溝
通產生的內容作客觀、系統的,以及量的描述。」

上述屬於傳統科學的或量的假設考驗定義,內容分析的結果,常以次數或
百分比的圖表呈現,與調查法呈現的資料相似。《如圖一》


圖一

資料來源: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 http://www.sinica.edu.tw/~pqdd/

2.內容分析的類別

◎概念的分析(conceptual analysis):描述概念的精義或一般的意義、
確認概念的不同意義,或在各種例子中描述概念的適當用法。

◎編纂(edition or compiliation):文獻的編纂與出版,可按年代順序
保留下來,對以後的研究有所助益。

◎描述性敘述(descriptive narration):敘述的重點在於描述事件的細
節,但事實上,它是故事的延續性與流程的綜合。由於研究的主題嚴格,
概括化的可能性大受限制。

◎詮釋性分析(interpretative ):將某教育事件與該期間其他事件的關
聯性相互結合的作法,該類分析包括同時發生的經濟的、社會的與政治
的事件,及對該事件的研究,不採孤立而在較寬闊的脈絡中,進行分析。
如台灣地區九所師專於民國七十六年改制為師範學校的分析研究,可能與
世界先進國家培養小學師資的作法、鄰近國家的安排、政治的立場、國家
經濟的狀況等事件有關。

◎比較分析(comparative analysis):把當時與其他期間教育事件的相似
性與差異性,作質的比較分析,此種分析可以標示一致的趨勢、一系列獨
特的情境,或開展新方向。如民國四十九年開始逐年將師範學校改制為師
專的事件,以及於民國七十六年將師專一起改制為師院的事件,作一比較
分析。

◎普遍化的分析(universal analysis):學理的分析或哲學的分析,提供
普遍的詮釋。透過學理的或哲學的分析,歷史的例證、過去趨勢的規則,
以及事件的順序所提議的命題,及國家中社會的、政治的、經濟的與科技
的變遷,會在學校課程中反映。

上述的,概念分析具體指出某一概念內蘊的意義與涵義。文獻的編纂為未來
的研究保存了不可或缺的文獻。描述性敘述可作為後續的詮釋性分析或比較
分析提供間接資料。為了進一步了解過去,詮釋性與比較研究陳述「因果的
解釋」。如有新的資料出現或有不同的社會科學概念呈現,既有的詮釋或分
析,可能需作修正,普遍化分析也常有類似情況發生。

3.內容分的步驟

◎確定目標

◎決定蒐集資料的方法

☆抽樣

◎類別

◎記錄的單位

☆單字(詞)或符號

☆主題

☆人物特性

☆句子或段落

☆項目

◎脈絡單位

任何的記錄單位來說,如不考慮該單位所位在的脈絡。可能難以或不
可能確定其所屬的類別。

◎計數系統

☆簡單的二元編碼

☆類別再文獻中呈現的次數

☆某類別在文獻中占有的空間或篇幅

☆陳述句的強度

◎安排分析程序

內容分析的最後一個步驟,決定使用特定的分析程序,為了綜合資料
以及解釋資料,均需統計的程序。最常使用的為絕對次數以及相度次
數,前者如資料中發現特定事件的數目,後者如特定事件對全部事件
的比例。如平均數、中數和標準差等描述統計,也可用來比較不同事
件的發生情形。由於相關、簡單的交叉列表或卡方分析等技術適合於
分析類別資料,因此在內容分析中,常予以運用,此外,像區辨分析
(discriminant analysis)與類群分析(cluster analysis)有時也
適用之。

◎內容分析的優點

內容分析的優點,值得而言有如下各點(Bailey, 1987; Babbie, 2004):

★研究對象如已無法接觸(如死亡)時,捨內容分析之法外,別無其
他替代法;因此儘管有人不滿意內容分析法,但除了步研究之外,
已無其他方法可以替代。

★內容分析法特別適合於從事長期間研究的縱貫式分析,藉以探究對
象的趨勢。

★內容分析經常採用較大的樣本,如某位研究者想研究報紙刊載某類
訊息,則須抽取相當大的樣本。

★內容分析的記錄資料是有自發性(spontaneity),如提供資料者的
日記,便是在自然情況下完成的。

★內容分析的資料是一個人的自白,留供後人評斷,是以該人的日記、
死後出版的自傳、遺書等都是唯一可獲得的資訊。

★內容分析比大規模的調查,成本較低,且較省時;因為許多文獻大多
集中在圖書館、報館資料室,均易查詢,分析者只要負擔到儲存資料
場所的旅運費即可。

★由於有的文獻,如報紙的專欄,都由學有專精之士撰寫,其品質較郵
寄問卷的品質為佳。

★內容分析的文獻多早已完成,因此內容分析不致對既有的內容、主題
有所影響。


☆內容分析的缺點

★文獻資料可由不同的人,基於某種目的(如為了錢)而為,難免會有
誇張,隨意編織,甚至夾雜個人偏見,僅記載作者認定好的事件,不
被認定好的事件可能流失。

★資料可能時間而散軼,只有名人的資料保留下來,一般人寫的信件或
日記,即使價值很高,可能遭到破壞或儲存在不知處,難以取得。

★文獻的撰寫非基於研究目標而為,含有隱私成份,因此大部份的文獻
都不完全(incompleteness)。

★有許多個案的資訊未予記載;而其他的個案,記載資料很多,但可能
因守密或遭破壞而不存在。

★內容分析易有抽樣偏差發生,尤以教育程度區分為然,低教育程度者
寫的文獻比高教育者為少,大眾傳播工具常依後者的觀點報導,恐無
代表性。

★文獻提供的僅是語文行為,至於非語文行為,則未提供直接的資料。

★文獻大多缺乏標準的格式可循,尤以個人的文獻為然,也因如此欲比
教各個人完成的文獻時,不是不可能,就是頗感困難。

★編碼困難–以文字寫成的文獻因目標不同,內容或材料殊異,缺乏標
準化,長度格式不一;加之所有文獻大多以文字陳述,缺乏數字,量
化頗有困難(bailey, 1987;Babbie, 2004)。

研究方法評論報告

1.定義、起源、目的

2.特性、種類

3.進行的程序

3.優、缺點 (應注意事項)

4.應用實例 (此部分首先列舉出兩篇應用此研究方法完成的圖書資訊學文獻書目,中英文各一篇,並作文獻內容之摘要與讀後感)

5.註釋或參考書目(請注意格式的一致性)

二、書面報告

1.每一組選擇一種研究法,一至二人一組,在口頭報告當天,共同交一份書面報告。

2.報告必須用電腦打字印在A4紙張上,且力求清晰易讀,封面頁應打上題目與組員姓名。

三、口頭報告

1.每一組在口頭報告前,須將書面報告影印本分發給老師及班上其他同學。(全文或投影片講義)

2.一次安排一組,每組報告時間以35-45分鐘為原則。

3. 報告時請配合投影片的播放,投影片上的字體宜大小適中、清晰易讀。

4. 口頭報告後可繼續修正初稿,並於一週之後將書面報告交給老師。